日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了《2008—2017年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环境技术专利布局、现状,分专业领域深度分析了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了我国环境技术专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聚焦优势专利产出机构,提出了我国环境专利发展建议。
《报告》全文近6万字,包含136个彩色分析图表,数据涉及发明专利申请338922件、授权发明专利186525件;数据来源包括智慧芽、国知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德温特创新平台等知名专利数据库。报告还提供了大气、水、固废、监测、土壤及地下水、物理污染等6个专业领域的中国籍申请人拥有核心专利列表。
我国已经成长为环境技术专利大国
《报告》显示,我国环境技术专利布局热度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十年间,我国环境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8年6349件上升至2017年的52245件,增长了8.23倍,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相关数据计算,我国同期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仅为4.76倍,环境技术领域的研发热度可见一斑。
中国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据了近十年全球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的44.08%,已经成为最积极布局环境技术领域的国家,领先排名第二的日本高达30多个百分点。
中国环境领域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申请量的比例逐年增加,在2016-2017年两个年度,年度占比均超过70%,在环境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企业是环境技术专利申请的主体
企业是环境技术专利申请的主体。在环境技术领域,企业申请专利量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77.57%。按照国家划分,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国家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超过全球平均占比水平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其中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申请量占比均超过了90%;这一数据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和俄国,分别为65.32%、66.44%。
相比之下,近十年我国的院校/研究所在环境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我国环境技术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高达28.12%,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的17.76%。而且,在环境技术领域因未缴年费\放弃而使专利失效方面,中国院校/研究所申请的专利占国内此类专利的比例高达59.6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6.06%)。我国院校/研究所在环境技术领域的申请专利占比较高、失效专利占比较高的情况,反映了我国技术开发体系的特点。
我国核心专利数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报告》对专利申请法律状态中出现权利转移/许可的情况进行了统计。总体上看,我国环境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中,发生权利转移/许可的占比为5.6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26%)。
中国院校/研究所申请专利占比高达28.12%,但有中国院校/研究所参与且出现权利转移/许可的专利申请数量占中国出现权利转移/许可的专利申请总数的比例仅有17.02%。该数字相比中国院校/研究所在专利申请方面的占比低了不少,说明我国院校/研究所在参与环境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还很大的进步空间。
此外,核心专利具有高被引、专利家族庞大和权利要求完善等特征,核心专利数量反映了国家专利整体质量水平。《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环境技术领域核心专利426件,远低于美国的2060件,在环境技术专利整体质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环境技术输出尚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是欧美日主要发达国家布局环境领域专利的重点区域之一。欧美日发达国家在中国布局的专利数量占各自专利布局总数量的比例均达8%以上。
从环境技术的流向来看,日本更加重视日本本土市场,其在日本本土布局的环境技术专利数量,占其环境技术专利布局总数量的比例达到了54%;而美国布局在其本土的环境技术专利数量占其环境技术专利布局总数量的38%;德国布局在其本土的环境技术专利数量仅占其环境技术专利布局总数的8%;法国布局在其本土的环境技术专利数量占其环境技术专利布局总数的23%。美国、德国、法国重视对外布局,环境技术输出意愿更加强烈。相比之下,中国96%以上的环境技术专利布局在国内,在国外布局还很欠缺,环境技术输出尚处于起步阶段。
综上所述,我国是环境专利大国非强国,具体表现为“一多一快三少”,即专利申请量多、增长速度快、转化少、核心专利少、国外布局少。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支持企业、院校/研究所提升专利质量,激发院校/研究所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扩大专利技术输出,逐步从环境专利大国转变为环境专利强国。《报告》针对创新主体——企业和高校/研究所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一是重视技术研发的产学研合作。
我国高校/研究所申请的发明专利占比远高于企业,但是高校/研究所参与专利转化的占比较少,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建议大力加强我国高校/研究所与企业的合作,这既有助于新技术领域的探索,还有助于高校/研究所的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二是对于有价值的核心技术,加强在国外主要市场的专利申请,适当关注新兴市场。
我国96%以上的专利只在国内申请,在国外市场布局较少,面临着国外专利申请人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竞争,在技术输出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未来国内专利申请人应该考虑如何将技术输出至世界其他区域。建议广大环保企业借助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勇敢走出去,率先将技术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三是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国外机构虽然在环境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方面被中国机构超越,但是国外机构已经布局了大量高价值核心专利,对许多区域的技术和市场已构成了垄断。我国环境技术研发企业和高校/研究所机构尤其是企业应该重视对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专利布局情况的跟踪研究,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和制约本机构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核心专利,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知识产权风险降到最低。
《报告》建议,国内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和高校/研究所设立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培养专业化人才,建立专利数据库,找准研发方向,跟踪本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做好专利保护和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工作。